3月2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换届选举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2号特首候选人林郑月娥以777票当选,成为香港新一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束后,中评社记者采访了来自香港与内地近十位学者,他们皆认为,本次林郑月娥属于高票当选,合乎情理,众望所归。同样,他们也指出林郑月娥需要尽快解决社会撕裂问题,为香港营造更好的环境,带领香港迈步向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香港问题学者张建认为,林郑月娥是第五届特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777票当选从理论上而言,有利于其管治,但从未来施政上而言,看不到乐观现象。反对派会为林郑月娥施政制造各种障碍,如果建制派能够团结在一起,支持林郑月娥施政,且林郑月娥能够对香港存在的方方面面问题带来改善和缓解,前景将令人期待。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林郑月娥是香港特区第一任女特首,这也符合世界各国、各地区政治发展的趋势。女性逐渐走上了社会一线,甚至成为政治领袖,体现出香港特区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精神。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委员李浩然指出,三位候选人针对香港不同方面的问题有不同的着重点,本次选举属于君子之争,林郑月娥777票当选,有利于其未来的管治,但相信她还会吸收其余候选人的政纲优点,并且有效地把理念、想法、政策准确落实,解决民众关心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强调,本届行政长官的任期从2017年到2022年,正好跨越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间,也就是2021年,这是中央政府特别重视本次行政长官选举的原因之一。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如“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行,香港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政治或是经济,未来五年香港都处于独特地位,因此本次特首选举意义重大。
青年与政策局官员交流始创发起人、全国港澳研究会特邀会员朱家健提到,选委是各界别民意授权代表,林郑月娥获高票当选,意味着林太也获得广泛民意支持。作为行政长官当选人,林郑月娥须与现任行政长官进行工作交接,也要履行竞选时的承诺,诚恳多聆听市民心声。未来,林郑月娥在组建问责团队,除了考虑政治忠诚度,也要视乎新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经验,安排配对其所掌管范畴,令他们发挥所长。
香港新青年论坛召集人邓咏骏认为,林郑月娥能够有如此好的开局,将令建制派出现蜜月期,但如果从整个社会,及反对派角度而言,则并不存在蜜月期。从当选的第一天开始,林郑就会受到反对派抹黑、攻击等言论。选举属于林郑的弱项,过去其毫无选举经验,因此有如此结果已算满意。林郑月娥的强项在于行政,任期开始后,便可以展现出其在公务员架构中的优势,民望将更上一层楼。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副主席陈志豪指出,林郑月娥以777票高票当选,反映其成功团结建制派,争取到广泛界别支持,为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施政打下良好根基。期望林郑月娥积极透过不同渠道广纳贤能,把更多有心有力的新人才吸纳,为新一届特区政府的工作打开新局面。
林郑月娥当选特首实至名归 未来施政承前启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香港问题学者张建认为,从选前出现的争议以及反对派表态支持曾俊华的情况来看,林郑月娥能够获得777票已算较为理想。张建说,反对派在策略投票上并不会支持林郑月娥,但林郑月娥亦能高票当选,说明建制派走票不多。
“曾俊华与胡国兴获得300多张反对派选票之外,只获少量建制派选票,因此总体而言,建制派90%以上支持了林郑月娥。”张建说。
张建认为,从选举结果看,林郑月娥实至名归,但并不能根据得票结果,就认为林郑将整个建制派凝心聚力团结在了一起。建制派内部存在方方面面矛盾,从表面上看,本次选举建制派较为团结。
“林郑月娥任期开始之后,建制派能否团结一心支持林郑施政,目前难以判断。”张建说。
张建认为,林郑月娥是第五届特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香港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是成功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激进本土’、‘港独’、国家安全立法不彰、国民教育受挫等问题。林郑月娥上任后,处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50年的中间阶段,如何能够对前20年进行总结归纳,以及对未来30年有新的展望,是非常重要的。”
张建指出,近几年香港社会出现深层次结构问题,包括建制派、泛民之间的各个政治力量博弈,造成香港社会环境及政治氛围低迷。林郑月娥当选后,挑战很大,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777票是否有利于林郑月娥未来施政?张建表示,从理论上而言,有利于其管治,但从未来施政上而言,看不到乐观现象。“反对派会为林郑月娥施政制造各种障碍,如果建制派能够团结在一起,支持林郑月娥施政,且林郑月娥能够对香港存在的方方面面问题带来改善和缓解,前景将令人期待。”
“本次选举与上一次选举事实上没有可比性,上一届选举情况比较特殊,如果与董建华、曾荫权时期相比,得票结果是比较正常的。”张建说。
张建提到,林郑月娥当选后,需要尽快解决建制派与反对派,以及建制派内部所产生的分歧,这是首要任务。在3个月的过渡交接期中,亦需要组建好新一届政府班底,使其在7月1日上任后,能够有良好的社会氛围来施政。
张建说,林郑月娥上任后,能否在民众关心的经济民生、教育、土地房屋等问题中,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让民众看到希望,这是非常重要的。“林郑月娥选举前的民望和民意支持度并不很高,如果能在上任初期对民众关心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够对支持度有很好的帮助,亦有利于其施政。”
“另外,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与应对香港社会出现的“激进本土“和”港独”之间取得平衡,是林郑月娥第三个挑战。”张建提到,去年人大释法之后,“港独”暂时有所收敛,由明转暗,并转变了一些方式和方法,若香港社会氛围和政治局势出现了变化,“港独”亦有可能卷土重来,重新发酵,如何应对,是比较棘手的。
张建强调,林郑月娥能否带领香港走出困局,走出一条新路,值得期待。但各方应给她时间,给她包容,让她为香港带来新生。
香港进入女特首施政阶段 林郑要为香港发展提供战略定力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林郑月娥高票当选,反映了香港社会迫切希望走出困境的新共识。香港各界期待有一个新特首能够引领香港走出当前的困境,避免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陷入到冲突、对立、撕裂的泥沼中。
从选举启动到提名,以及三周的辩论过程中,选举形势存在一定波动情况。在选举前,香港各界已经普遍预期林郑月娥可能会高票当选,不会出现“流选”和低票当选的局面。但是“流选”和低票当选的担忧在各位参选人宣布参选之初是曾经存在的。
李晓兵认为,本次特首选举比起上一届2012年特首选举看点更少,似乎有些沉闷枯燥,但却反映出香港社会对香港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理性的认识。李晓兵指,选委要选出有施政经验,能够在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上得到中央高度信任、有管治能力、且香港各界都能够接受的人选,因此选委的投票也体现出了香港社会各界的最大公约数,选委的共识亦比较高。
李晓兵强调,林郑月娥是香港特区第一任女特首,这也符合世界各国、各地区政治发展的趋势。女性逐渐走上了社会一线,甚至成为政治领袖,体现出香港特区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精神。
“林郑月娥由过去的高级公务员身份,向政治领袖转型,这对于香港社会而言是一种上升,标志着香港社会进入到接纳女性政治的阶段。另外,林郑月娥长期服务于特区政府,有丰富的公务员经验,以及长时间积累的人脉,这有助于她与香港政商各界的沟通,能够取得各界的信任与支持。”李晓兵说。
李晓兵认为,林郑月娥的当选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大众对于香港未来发展满怀期待,亦希望凝聚新的共识,因此林郑月娥要借着这样一个势头,推动香港社会形成新的共识,在其擅长的领域之下寻求新的突破。
“林郑月娥在中央的支持下,要为香港发展提供战略定力,其施政纲领也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包括弥合选举所造成的分化。”李晓兵说。
选举属君子之争 林郑高票当选并不意外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委员李浩然指出,三位候选人针对香港不同方面的问题有不同的着重点。林郑月娥关心香港发展的困难;曾俊华重视社会不同意见之间的撕裂问题;胡国兴强调法治、公义。因此,三位候选人虽各有侧重,但都针对了香港社会的深层次价值议题,总体而言是君子之争。
李浩然认为,林郑月娥“好打得”形象突出,过去工作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亦是其高票当选的一大原因。“选委希望香港有发展,并以此解决香港社会矛盾和潜在问题。”
李浩然指出,林郑月娥777票当选,有利于其未来的管治,但相信她还会吸收其余候选人的政纲优点,并且有效地把理念、想法、政策准确落实,解决民众关心问题。
“777票当选与先前预估比较吻合,并不算意外。这次林郑月娥的得票,跟我选前估算的775票只差两票。”李浩然认为,林郑月娥当选后需要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世界各国发展极快,如何在大环境下,增强香港的竞争力,革新不合时宜的做法,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李浩然说到,香港问题千头万绪,经济转型、教育配套等等方面都存在待解决问题,此外,亦需要尽快弥补社会撕裂。
林郑月娥任期跨越中国百年目标时间 意义重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表示,本届行政长官的任期从2017年到2022年,正好跨越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间,也就是2021年,这是中央政府特别重视本次行政长官选举的原因之一。
“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如‘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行等。香港优势明显,无论政治或是经济,未来五年香港都处于独特的地位,因此本次特首选举意义重大。”李环说。
李环指出,本次选举结果属于意料之中。林郑月娥提名期时获得选票较多,呼声亦比较高,属于众望所归;胡国兴获泛民选委推入,入闸后票源几乎都流向了曾俊华,这亦是民主派的策略。李环谈到,林郑月娥的得票比例很高,在1163张有效票的情况之下,获得777票并不容易。
李环认为,777票当选,对于梁振英的689票而言,会更有利于管治,但鉴于目前香港的情况,林郑月娥要做的工作依然很多,首要任务就是弥补社会撕裂,包括团结泛民主派。
“有一些建制派票源最后没有选择林郑,未来林郑如何团结大多数人,较顺利地施政,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李环说。
李环指出,林郑月娥是政务官出身,从基层到特区高官,属于香港典型精英人士,亦被外界评价“好打得”。为官36年,处理过很多有争议性的议题,对于复杂议题有解决的能力,这也符合中央提出驾驭复杂问题能力的要求。
“本次中央提出特首的四大标准,事实上三位候选人都符合,只对于特首的人选要求要更高。”李环说。
李环强调,新任特首需要尽快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解决“占中”以来社会撕裂问题。同时,也需要最大程度去团结香港市民,稳固施政,吸收过去特区政府好的一面,将施政着力点放在经济社会民生政策上。
林郑高票当选代表广泛民意 需多聆听市民心声
青年与政策局官员交流始创发起人、全国港澳研究会特邀会员朱家健表示,选委是各界别民意授权代表,林郑月娥获高票当选,意味着林太也获得广泛民意支持。作为行政长官当选人,林郑月娥须与现任行政长官进行工作交接,也要履行竞选时的承诺,诚恳多聆听市民心声。
朱家健建议,林郑月娥可以多到地区进行家访和与各行业代表沟通,并积极推进香港与内地各城市的各层次交流。他又指出,林郑月娥在处理中央与香港特区关系时,宜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规定的原则,根据事宜重要性和轻重缓急处理宪制事宜。
“林郑月娥在竞选时,所提倡的房屋政策政纲、教育、福利政策和民生议题均是亮点,林太须考虑实际情况,延续和微调现届政府政策,与时俱进,更切合基层市民和中产家庭需要。”朱家健说。
朱家健表示,林郑月娥在组建问责团队,除了考虑政治忠诚度,也要视乎新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经验,安排配对其所掌管范畴,令他们发挥所长。除了政界人士,林郑也可在商界和学界发掘人材加入政府、公营机构和委员会,人尽其才。
林郑高票当选令人满意 重新展现建制派团结一面
香港新青年论坛召集人邓咏骏认为,林郑月娥777票属于高票当选,是理想的当选数字。过去唐营与梁营的选委分歧,在本次选举中得到很好的团结,在表明看来,重新展现出了建制派团结的一面。
“林郑月娥能够有如此好的开局,将令建制派出现蜜月期,但如果从整个社会,及反对派角度而言,则并不存在蜜月期。从当选的第一天开始,林郑就会受到反对派抹黑、攻击等言论。”邓咏骏说。
邓咏骏指出,选举属于林郑的弱项,过去其毫无选举经验,因此有如此结果已算满意。邓咏骏认为,林郑月娥的强项在于行政,任期开始后,便可以展现出其在公务员架构中的优势,民望将更上一层楼。
他谈到,林郑月娥在公务员体系中时间较长,有丰富的阅历,但是从行政转向政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去她没有太在意政治层面的工作,我相信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邓咏骏表示,林郑月娥需要牢记各方的支持,明白自己的胜选基础,需要尽快组建政府班底,让市民看到希望。
林郑成功团结建制派 为新届特区施政打下基础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副主席陈志豪指出,林郑月娥以777票高票当选,反映其成功团结建制派,争取到广泛界别支持,为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施政打下良好根基。事实上,这次特首选举的选情非常激烈,变量很多,林郑月娥仍然能够以高票当选,显视林郑已通过了政治忠诚、施政能力、政纲、政绩的“四政”考验,非常“好打得”,最终获得了选委会的肯定,可谓实至名归。
“我期望林郑月娥能够把握上任前的三个月时间,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做好新一阶段的民意工程,为新一届政府积累更深厚的民意基础。我也期望林郑月娥积极透过不同渠道广纳贤能,把更多有心有力、同心同德的新人才吸纳,为新一届特区政府工作打开新局面。”陈志豪说。
(出处:全国港澳研究会网站 http://www.cahkms.org/ResearchSound/yjzsContent_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