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像一条长河,不断滚滚奔腾向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香港只是一个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小渔港。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割据,经历了长达100多年的港英管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90年代中国与世界大会”的与会代表时说:“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1989年5月,邓小平重申:“我过去说过,要再造几个香港。”
历史的车轮驶向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得益于内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人的拼搏努力,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人才中心和信息中心,屹立全球。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顺应时代的潮流,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的奇迹。“一国两制”的最佳安排,也使香港在回归后实现持续的繁荣和稳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又告诉我们,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顺势而为,顺应大势所趋。
2017年3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写入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自上世纪末开始出现的“湾区经济”概念,从民间走向官方,从地方走向国家层面,从设想走向实践。
近年,香港经济放缓,政治生态恶化,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着力点来扭转局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出,高度契合了香港经济的未来态势,香港作为龙头参与其中,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将可超越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顶级湾区,成为新的世界级科技创新发展极。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实践和经验,证明了邓小平的远见,反映他对自然规律、历史规律发展的高瞻远瞩。此时此刻,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难得机遇,香港更要以超越历史的眼光,用好“一国两制”的优势,推动香港经济的新一轮腾飞,再造一个“新香港”。
(出处:全国港澳研究会网站 http://www.cahkms.org/ResearchSound/yjzsContent_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