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3)
卢文端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港澳办主任王光亚接受《紫荆杂志》专访和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接受央视访问,引起香港社会广泛关注。王光亚就当前香港热点和市民关心的问题,全面传达了中央的最新看法;张晓明关于「三条底线」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一国两制」的基本规则,是对极端本土势力「立规矩、划红线」。王光亚的谈话有五个要点:其一是给香港派「定心丸」,尽管香港出现一些乱象,但中央对香港有耐心、有信心,不可能放弃香港。其二是强调「港独」、「自决」冲击「一国两制」底线,中央有责任反「港独」。其三是指出人大释法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丰富和完善,使坏事变成了好事,肯定香港的法官对香港、对国家有承担。其四是不仅提出了中央对特首人选的四个标准: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拥护,而且解读了「中央信任」的含意,彰显了「中央信任」在特首选举中的分量,值得认真体会。其五是表明中央同意「泛民」人士申领「回乡证」一事,不仅是包容,更有期待,希望他们成为特区的建设性力量。
中央保持战略定力 向香港派「定心丸」
王光亚在专访中主要论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中央会否放弃香港的问题。
最近几年,香港社会出现了一些乱象,不仅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甚至出现了违法「占中」、旺角暴乱等恶性事件,更有「港独」势力肆虐冲击香港的宪政秩序,难免有人忧虑中央会改变对港政策,甚至担心中央会放弃香港。
王光亚不仅表示「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全新的事业,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很正常,而且强调中央对香港有信心、有耐心。
记得张德江委员长去年年中来港视察,在谈到对「一国两制」和香港问题的看法时,特别讲了「三心」:勿忘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清楚表明中央对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有足够的耐心和战略定力,不会因为出现一些问题而改变初心,丧失信心。
王光亚从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谈到在全面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香港的地位同样重要:「香港需要国家,国家也需要香港,国家不可能放弃香港。」中央对香港的前景有信心。这显然是在给香港社会派「定心丸」。
「三底线」进一步明确「一国两制」基本规则
第二,关于反「港独」问题。
王光亚在论及「港独」问题时,特别强调了中央的原则底线。其中,有三点特别值得留意:一是在「一国两制」下绝对没有「港独」的任何空间,不能允许持有「港独」理念的人进入依据基本法设立的特区权力机构;二是所谓「自决」与「港独」一样,都是严重冲击「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三是反「港独」是香港最重要的宪制和法律原则,也是中央的责任。
张晓明近日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指出,遏制「港独」需要全社会强化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要遵守「三条底线」要求:一是不容许任何人从事任何形式的危害国家主权安全的活动:二是不容许挑战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三是不容许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颠覆活动,破坏内地的社会政治稳定。张晓明「三条底线」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一国两制」的基本规则,是对极端本土势力「立规矩、划红线」。
第三,关于人大释法问题。
王光亚不仅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基本法第104条作出解释,立下了规矩,划定了红线,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丰富和完善,使坏事变成了好事,而且特别提到香港特区法院有时不得不承担起重大的宪制性责任,通过司法程序处理重大的政治问题。
其实,对于法院判决会否出现与人大释法不一致的情况,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事实是,香港法院完全遵从人大释法判决。王光亚对此作出肯定:「香港的法官是有承担的,是对香港的承担,也是对国家的承担。」
「中央信任」的分量值得认真体会
第四,关于特首选举问题。
关于特首选举,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有三个要点:一是提出了中央对特首人选的四个标准: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拥护。二是解读了「中央信任」的含意:从中央的角度看,行政长官要能准确地贯彻落实基本法,要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向中央反映香港的情况,提出工作意见;也要用符合香港法律规定、符合香港情况的方法向市民解释中央的政策,落实中央的决策。三是强调国家的要求与香港市民的希望应当是一致的,就是领导香港社会向前发展。
从王光亚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中央信任」在特首选举中的分量,值得认真体会。
第五,关于中央同意「泛民」人士申领「回乡证」的问题。
发「回乡证」一事,中央对「泛民」不仅包容,更有期待,希望他们成为特区的建设性力量。「泛民」人士应以积极、正面的心态接过中央伸出的「橄榄枝」,作出积极的回应,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香港事务,也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