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收官,香港亮出“成绩单”。这个假期,香港不断提升市民游客体验感,各类花式旅游场景广受热捧,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旅游市场活力澎湃。
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超过150万人次入境香港,其中内地访客超过67万人次。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内地访客数量预计可以达到此前估算的80万人次,带来的经济收益逾20亿港元。
5月1日,旅客走出香港西九龙站。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香港一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来港旅客人均消费上升。内地旅客预订香港产品及相关服务,整体消费额按年上升约1.3倍。其中,餐饮消费额增长最为明显,升幅高达8倍。
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杨淑芬表示,假期期间,香港酒店入住率接近九成,符合业界期待。“人流增加,自然可以汇聚财气,利好相关行业。”
市场不断升温 消费潜力被激活
虾饺、烧卖、叉烧包……丰富而精致的菜品体现着香港“美食之都”的魅力。
上午约11时,老字号茶楼“莲香楼”店内人头涌动,不少旅客特意来此品尝地道港式风味。来自厦门的苏女士表示,在这里找到了儿时品尝传统早茶的味道。“这里性价比很高,而且很有香港的特色。”
莲香楼负责人刘先生表示,此前店铺因疫情宣布结业,近期原址重开后生意十分火爆。“莲香楼邻近大馆、中环街市等旅游地标,希望能在中上环形成一个‘本地特色圈’吸引游客。”
真金白银吸引旅客,各项优惠化异地客流为本地消费。由香港油尖旺民政处及区议会合作发起的“油尖旺购物节”1日启动,超过110个品牌、近2200家商户参加,提供不同限定的优惠。尖沙咀一家商场内销售护肤品的商户说,近期人流量非常可观,“五一”期间营业额预计增长20%至30%。
5月1日,游客在香港尖沙咀游览。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邵家辉表示,这个假期,传统受旅客欢迎的产品, 包括珠宝黄金首饰、奢侈品和化妆品等,销售情况不错,业界较为乐观。“相信在各项盛事活动的带动下,香港定会亮点频出,受到市民和旅客的青睐,从而提振消费。”
除了奢侈品外,创意小店也备受追捧。记者在中环一家帆布包店看到,等待进店的顾客队伍排了约200米。店铺老板说,现在的客流量完全超出开店时的预期,“希望我们的服务和产品可以让旅客对这座城市留下深刻印象”。
拓展特色空间 文旅融合更“吸睛”
随着旅游业发展和消费升级,香港不断打造特色项目,提升消费品质,为旅客带来更多新鲜和惊喜。
乘坐观光巴士游香港,近期成为深受旅客追捧的热门项目。在观光巴士中环上车点,候车乘客络绎不绝。来自广东的庄先生表示,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香港打卡相关推荐,特意提前三小时来排队,希望能赶上落日景色。
对来自福建的林小姐而言,“文艺气息”是她假期旅游路线的关键词。看演唱会、逛博物馆、听管弦乐团音乐会……她认为,香港的策展手法和营运模式等无不展示中外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逛一个展览,可以感受策展人的用心,也能体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5月1日,游客在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游览。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不少业界人士表示,随着旅游模式改变,越来越多旅客愿意为了一场展览、一场演唱会等专程奔赴一座城市。这些文化元素已逐渐成为促进城市文旅发展的强劲动力,香港蓬勃的文化市场正当其时。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超过190件文物的“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特展引人关注。来自江苏昆山的张女士和孩子前往楼下的“下江南”餐厅,吃到了小吃“驴打滚”。除了品尝美食,张女士还准备了2000港元购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周边产品。
探索别样香港 多元发展再创新
来自广东的王曦曾经和许多旅客一样,“买买买”是他香港旅游的关键词。“最近几年,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香港的自然风光,才发现自己错过了这么多。”他决定在这个假期根据社交媒体的推荐,前往梅窝、麦理浩径、鹤咀等地重新探索香港。
自媒体博主“陈吞吞”大约在4年前开始运营账号。从简单的图文到现在的微电影,她用不同角度记录和推荐香港。接下来,她准备推出更多中英双语内容,展现香港的多样面貌。
杨淑芬表示,社交媒体既提升了香港的热度,也拓展了香港旅游产品的发展空间。“业界非常积极加入其中,了解市场动态,打造特色产品,有效‘引流’,助力资源变现。”
5月1日,人们观看“五一”海上烟火表演。当日,“五一”海上烟火表演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举行。表演历时10分钟,燃起香港假期旅游新热潮,拉开“五一”假期的序幕。新华社发
1日晚,绚丽的烟火在维多利亚港上空绽放。在中环,10尊金庸武侠人物雕塑“带领”观众深入探索金庸创造的武侠天地。夜幕低垂时,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梵高代表作《星空》里流转的星云逐渐显示在LED大屏幕上。在香港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teamLab:光涟”展览引人关注……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姚柏良认为,香港应发展“旅游+”多元发展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业界将文化、体育等业态融入到旅游中,丰富旅游内涵,有助于吸引更多旅客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