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参与华南国家植物园植物标本制作、标本数字化、入库整理等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屏幕上,一张张幻灯片闪过,串联起早早来到广州创业发展的港澳青年的经历。台下,2023年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下称“‘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的学生代表们在“前辈”的分享中寻找成功的足迹。职业规划、文化生活、创业心得都为这群港澳学生描摹了大湾区发展的蓝图。
这样的交流分享会是“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打造在穗“实习+”的一个侧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联牵头启动市一级“百企千人”实习计划。连续四年的实践,在探索中优化、在优化中创新。
如今,一个新型交流平台的构建,让穗港澳三地实习信息渠道更通畅、在穗实习体验更丰富、三地文化交融更深入。在办好民生实事的基础上,“百企千人”实习计划调动资源、吸纳学生的范围越加广泛,不断拓展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的可能,打开一扇观察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窗口,推动人文湾区建设。
破圈:构建实习“信息港”
作为即将大二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来自澳门的麦颖昉有很多实习信息交流群。港澳籍的师哥师姐们偶尔会发布一些零散的实习岗位需求,其中也夹杂着个别项目性的实习计划。但是想要顺利找到满意的实习岗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住所问题、经济收入问题和不了解广州政策是主要阻碍因素。”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谢素军说。
“百企千人”实习计划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百企千人’实习计划主要招募28周岁以下港澳台青年学生到广州参加4—6周的实习,同时,主办方和相关单位还为学生提供食宿、交通、保险等保障服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主任翁浩洁介绍说。
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尽最大可能向港澳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岗位、打通信息壁垒、提供政策帮助。
就在今年6月的招聘双选会现场,十多家用人单位携超200个实习岗位在现场进行招聘面试。截至8月,2023年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连同多方资源力量,共发动313家企业单位参与提供1848个岗位。
“‘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将资源集纳起来,通过统一的渠道招募港澳籍的学生来实习,对我们来说更加安心。”麦颖昉说,“而且广州离澳门非常近,实习的空隙我还能回澳门看看家人。”
相近的文化、便利的交通、成体系的组织,广州“百企千人”实习计划让港澳籍学生能放心参与实习,尽可能减少信息流通受阻、地区政策差异带来的不顺畅,为三地人才培养引进疏通信息渠道,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流模式。
这种交流模式的探索不仅停留在市层面。今年,市、区联动更加紧密,广州市指导黄埔区、南沙区开展实习计划,共邀请363名港澳学生来穗实习实践,打造实习项目市区联动的生动局面。
跨出广州,2023年“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更覆盖了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湾区外的学校。团市委统战联络部相关负责人赴北京与广州驻京办洽谈实习合作,最终来自北京、武汉、成都的30名港澳学生选择回到湾区参与实习,相较2022年都有大幅增加。
从市到区,从湾区到全国,实习计划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从“小圈”到“大圈”的突破,项目的吸引力不断加强。
截至目前,实习计划累计整合了1388家企业共6258个实习岗位,吸引5256名港澳学生报名,最终落实1209人上岗实习。2023年,“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成功入选“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用实干实绩为广州市实施“乐业广州”计划提供支持。
一个个实习岗位是促进大湾区青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百企千人”实习计划主动了解青年需求,不断总结经验做法,梳理问题困难,推动成果转化,为广袤的人才需求供应海洋搭建起来穗实习的“信息港”。
服务:优化实习“体验值”
在华润热电公司,40名香港城市大学老师、学生零距离感受电力的绿色发展理念、具体举措和成效;另一边,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的满满“黑科技”又让同学们直呼过瘾。今年3月的“青春同心来广州”——香港城市大学来穗交流团给港澳学生带来了观察城市的一线视角和全新体验,也为他们暑期来穗实习做好了铺垫。
事实上,这样的研学活动已经成为广州构建在穗“实习+”的配套服务。实习计划给港澳学生带来的体验不仅停留在一个半月里,更不止在岗位上。
在实习前,广州已经通过“青春同心来广州”活动向港澳学生介绍“百企千人”实习计划。两次参观交流活动打开了一扇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广州用多元的产业、先进的科技以及深厚的文化吸引港澳学生进一步探索。
在实习期间,广州累计开展实习分享会、湾区文化交流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就在7月,“青春同心来广州”——“湾有引力”港澳青年职场训练营邀请了多位导师与同学见面交流、开展生涯规划辅导。
“训练营请了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来给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授课。霍英东集团南天名苑行政人事总监麦梓健女士也给我们分享了求职干货。通过和专业人士的交流,我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官子悦对训练营印象深刻。
实习期间的交流活动不仅仅是职场的经验分享,更有文化的深度体验。
茶艺、广彩、西村窑,一趟广府文化的体验让“同根同源”在港澳实习生的心里留下真切的印象;走在千年古道上,更让他们体会到岭南商贸文化的一脉相承。
“实习计划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岗位那么简单。”香港城市大学的吴同学说,“我们在岗位上获得的是职场的体验和某个领域的专业经验,从岗位走出去,是更丰富的经历。实习计划给我们提供了更多视角去了解大湾区。”
“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工作中融入职场,同时在生活中融入城市。”团市委统联部部长吕娜说,由一个实习岗位“走进”广州,了解城市的人文底蕴,三地学生共同期许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城市圈,这是港澳实习生的“附加收获”。
在不断优化的实习服务中,“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将继续深化打造“湾有引力”港澳青年职场训练营等交流实践活动,探索以“实习营”的形式推动项目落实,进一步提升“实习+”的丰富内涵,围绕“实习+生涯规划”“实习+生活体验”“实习+期望管理”,为港澳学生来穗实习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赋能:储备湾区“人才库”
始于创新,成于细节。如何撬动更多资源加入,同时让百企千人实习计划面对港澳学生的需求不仅对接得上、还能定位得准?
“经过四年的实践,我们今年也有了一些与往年不一样的探索。”翁浩洁说,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资源的调动能力正是这些探索的结果。
3月,市青联负责同志带队拜访香港城市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惩教署、元朗青年商会及部分市青联港澳特邀界别委员,就实习交流合作方向、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推动市青联与香港广州青年总会、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等港澳友好社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同开展“百企千人”推介及港澳青年学生招募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穗港澳人文交流、实习就业工作机制。
“我们根据往年实习情况调研报告及在香港当地的需求摸查,重点征集‘先进制造’‘电子商务’‘传播媒体’‘文化旅游’‘财税审计’‘法律’等六大主题实习岗位。”翁浩洁说,希望更精准地对接三地人才交流的需求。
事实上,这样的创新转变不仅是对学生需求的回应,更是对大湾区三地政策、产业等多方面互联互通的探索。
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监督庭负责人商云说,此前,市仲裁院招收港澳籍的兼职仲裁员、调解员,推动三地的劳动争议法律法规的融合。而“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提供了一个培育人才的机会。
“我们希望学生们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内地的劳动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三地劳动法律法规差异,特别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方面的差异,并对此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推动三地政策的对接和融合。”商云说。
通过跨区域的走访调研、交流以及对实习领域的细分,团市委一方面让“百企千人”实习计划面对港澳学生的需求不仅对接得上、还能定位得准;另一方面,六大主题在产业、文化、政策法规等方面调动资源,形成三地人才交流、交融、培养的共识,储备湾区发展“人才库”。
45天的实习,学生在“相同”中相融,也在“不同”中思考。而在大湾区可以期盼,这些学生和这些思考或将成为推动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