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碧海清波,天堑变通途。11月25日,记者从广东省交通集团获悉,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座历经一年半前期筹备、四年艰苦建设的国家级重点跨海通道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顺利通过工程质量的“终考”,即将在今年12月正式“上岗”,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添一座新黄金海上通道。
11月25日上午,黄茅海跨海通道召开交工验收会议。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和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项目全长约31公里,东接鹤港高速,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设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其中,黄茅海大桥采用三塔斜拉桥设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
交工验收是项目通车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11月24日-25日,黄茅海跨海通道交工验收会议在珠海召开。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海事局、省公路事务中心、珠海、江门两地交通运输局等共59家单位9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薄雾中的黄茅海跨海通道。
24日下午,代表们前往高栏港大桥、黄茅海大桥、狮山隧道、象山隧道、黄茅海服务区等实地察看了工程现场,了解掌握土建工程、钢结构工程和交安机电设施等实体外观质量。25日上午,交工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及各参建单位代表的汇报,审阅了工程建设资料,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合格,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黄茅海跨海通道中和互通。
黄茅海跨海通道自2020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便以“建世界一流跨海大桥、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克服海洋腐蚀环境、船舶撞击风险高、台风直接袭击桥位等不利因素,从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五个维度”,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
首创“小蛮腰”造型的混凝土索塔和TY型引桥墩身、创新性提出了三塔斜拉桥静动力综合减振耗能体系、首次提出“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控制措施、实现风洞试验“零涡振”、创新采用双曲面模板BIM设计—数控加工—预制拼装一体化技术、钢筋BIM设计—数控加工—骨架成型—整体吊装技术……一次次技术突破、一项项创新成果,是项目建设四年间的鲜明印记,也是撑起这条湾区新通道百年品质的重要“脊梁”。
远眺黄茅海跨海通道。
“今天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为推动全省长大桥梁高质量发展积累了‘黄茅海经验’,也是对项目建设团队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我们将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贯彻对品质的追求,做好通车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项目完美收官。”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表示。
黄茅海跨海通道交工验收通过后,还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核备,才能正式具备通车条件。届时,从珠海到江门的通行时间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将有力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