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深圳市跨境贸易指标领域改革政策落地实施成效显著,由国家发改委指定在会上介绍经验做法。在国家发改委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市在跨境贸易指标领域名列前茅,被列为标杆城市。2020年,财政部组织对重庆、广州、杭州、深圳四城市营商环境进行的第三方评估,深圳市在跨境贸易指标方面名列四城市前列。2021年3月,深圳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5.7小时、1.14小时,较2017年压缩78.10%、90.42%。
新鲜出炉的“顺德产”微波炉、空调等家电,在工厂门口就能搭上驳船,从顺德北滘码头运抵深圳蛇口港,由此登上国际货轮,运往世界各地,再也不用从顺德运到深圳中转装船,企业出海“更近一步”。
“广货出海”江海物流无缝衔接,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深圳蛇口—顺德北滘“组合港”的正式启动。
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组合“成团”后,企业只需办理一次海关手续,货物就能在各码头间通过水路调拨,大幅缩减通关周期的同时节省30%报关成本。据企业测算,每年将有9万多标箱通过组合港模式进出口。
“组合港”的高人气是深圳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作为海陆空铁俱全的口岸城市,深圳一直是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优等生”。据统计,2021年一季度,深圳累计进出口7620.1亿元,同比增长32.4%,高于全国29.2%的增幅。
“硬核”数据离不开城市营商环境“软实力”的持续提升,而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口岸营商环境,是深圳这座口岸城市积极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抓手。
新征程开启,“优等生”持续发力。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组,建立“四个一”(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作机制、一组实施方案、一项保障资金)工作推进机制,以项目化方式搭建工作平台,口岸各单位强化主体意识,发改、交通、商务、市场监管、财政等各部门深度协作、共同发力,推动“减时、降费、优流程”工作“一盘棋”,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打造全球优质口岸。
多部门协同
打出通关政策“组合拳”
位于深圳光明的康泰公司没想到,新上马的生产线不但没有因疫情造成工期延误,反而提前了。
康泰公司总经理苗先生算了一笔账,进口设备从通关到投入使用的速度加快后,项目工期可减少约10天,折算下来相当于给企业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
带来惊喜的正是深圳海关针对深圳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出台的一项惠企措施——“合格保证+符合性验证”的检验监管模式。
简单来说,高新技术企业进口的需实施法定检验的设备和料件,无需海关现场检验,审核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后验放。通关流程的优化,让企业进口设备及料件可以享受更快的通关速度和更低的通关成本。深圳地区2.3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均可享受该项便利化措施。
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是深圳海关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系列措施之一,助力提高跨境贸易中的生产与流通效率。视线转向空港,深圳机场多式联运业务布局也大大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
英国企业下单一批“中国造”LED显示屏,货运代理人在前海综保区“一站式”办理所有通关手续后,在机场无需海关查验,它们就可直接“登机”空运出口至英国。
LED显示屏直通登机口,得益于深圳机场与前海综保区之间出口货物联动业务的开通。两地间实现业务联动后,将大幅提升空运货物操作效率,可为华为、中兴、大疆等先进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的通关服务,畅通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为最大限度阻断进口冻品疫情传播风险,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实施核酸抽样全检测、冻品外包装全消杀、进口冻品全追溯管理。
总结提炼集中监管仓将疫情风险集中排查、集中管控、集中处置的经验做法后,深圳发布全国首批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系列地方标准《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通用要求》,这份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编制的标准已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该标准可为疫情防控工作和其他突发情况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参考借鉴,为进口冻品疫情传播风险的防控和食品卫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还可以为国内其他省市的相关工作提供重要资料与文件依据。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推出《深圳市交通运输专项资金港航业领域资助资金实施细则》,优化新增“深圳”船籍港营运船舶资助标准等7大方面调整,以促进深圳市港航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圳商务部门制定了2019年出口额800万美元以下企业统保政策,企业可在线完成保单领取、协议签署、理赔申请等流程……在深圳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总下,多部门开展深度协作,多个政策“礼包”的落地让企业在深圳做全球生意更便利。
提效降费“两手抓”
打造快速通关“样板间”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属于危险化学品,此前深圳港没有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的冷冻危险品柜制冷,公司大部分出口业务都依赖香港和上海的口岸。为了满足相关产业发展需求,这一历史已经被改写。
2020年5月12日,一辆满载新宙邦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集装箱卡车抵达深圳盐田集装箱码头。收到大鹏海关放行指令后,集装箱卡车直接驶向码头岸边吊装上船,从抵港到装船全程耗时2小时。
发往欧洲的电解液首次从盐田港出发,刷新公司出口交付速度新纪录,背后推力是深圳海关为企业打开的绿色通道——“抵港直装”。在此模式下货物的口岸停留时间由原来3—4天压缩至2小时,打通了产品进出口的“高速路”。
“抵港直装”的优势在接到急单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该公司计划物流部经理陈丽芳表示,有了“提前申报+抵港直装”,企业提前申报后,货物可以直接从大亚湾送至盐田港,进闸后2小时就完成吊装上船。如果货物从商检到上船出货的时间在盐田港需要2天,从香港和上海出口则要花4至7天,大幅提升出口通关效率,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通关便利化系列措施,畅通通关环节,实现压缩货物通关时间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双赢。对此,深圳市中电汇通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剑锋深有感触。
受企业委托,货运代理公司需要帮外贸企业垫付港口建设费和查验费等费用。黄剑锋表示,原来经手的集装箱每月近5000个,需要提前垫付上百万费用。规范收费后,企业经营成本下降,“货物通关快,物流成本低,帮助我们大大缓解经营压力”。
降费政策措施给外贸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据统计,2020年港口建设费免征额达到5.46亿元,集装箱港口设施保安费降费超过1000万元,港口企业公示装卸作业费同比降低30%左右,船舶进出港引航费累计降费1.2亿元。
争当企业“贴心人”
下好精准服务“先手棋”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改革进入深水区,啃没有肉的“硬骨头”很难,最难是坚持刀刃向内、改自己。有问题不怕,问题多不怕,关键是能不能正视问题,直面问题。
“报关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不足。”“推进港口办单电子化,收费电子化,让海运进出口流程再便捷些。”在2月24日举行的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特邀顾问第一次经验交流会上,特邀顾问分别结合自身行业和领域在会上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深圳市华海通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蛇口分公司总经理宇天平有近20年货运代理经验,熟悉货代流程及进出口贸易流程,被聘为第一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特邀顾问。作为货代企业,宇天平和上下游的拖车企业和船代企业都有接触,他尤其关注拖车行人员紧缺问题。“司机面临老龄化问题,工作压力、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后备力量的储备,建议相关政策补贴向该行业倾斜。”他建议道。
据了解,此次会议共收集意见和建议27条次,内容涉及海港口岸防疫作业、进出口行业政府扶持力度、AEO企业认证、深圳海港口岸与外地港口竞争态势等多方面。目前相关建议的反馈率达100%,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能办理”。
在搭架政企沟通桥梁方面,收集企业关切问题的同时,深圳市口岸办还通过宣讲会等形式给企业送上政策解读“大礼包”。
海关通关模式改革、“i深关”APP及“深关通”数据交换客户端、全国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系统简介和录入等政策解读……4月15日举办的2021年度深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政策宣讲会上,深圳海关、深圳市口岸办和深圳市南方电子口岸有限公司组成的讲师团队,向来自报关企业、船代企业、货代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参会者进行通关政策宣讲,并与参会者进行现场答疑互动。
“这种宣讲会多举办几场更好,有些不太明白的政策,通过宣讲,我们能搞清楚,就能在实际中运用上,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作为参会者的一名企业代表说。
无论是优化流程提时效、规范收费降成本,还是口岸作业信息化、深化改革便民惠企,导向的结果都是提升企业的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一系列改革让企业收获满满幸福感。”宇天平说。
2021年4月,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强调,要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围绕重要资源、重要产品打造世界级市场平台。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圳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组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清单式推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加快打造全球优质口岸,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