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购海淘商品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出境旅游购买境外优质常备药品也成为很多群众必备“手信”。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蔡卫平建议,国家支持在广州开展港澳OTC药品(一般指非处方药)跨境电商进口试点,让市民不用出境就能买到家用常备非处方药。
境外优质常备药购买不便
蔡卫平介绍,根据大数据分析,近年来群众对港澳、亚太地区市场有售的OTC类家庭常备用药特别青睐,需求量大。民众到港澳地区旅游过关必备手信经常可见这类药品的身影,包括:西药-解热镇痛类(内服)、中药-消食导滞类(内服)、中药-化痰止咳类(内服)、中药-活络止痛类、五官科、皮肤科类用药(外用)、器械-退热贴、鼻腔冲洗液、理疗仪等(外用)等。
根据财政部等13个国家部委印发的《关于调整扩大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19年第96号),清单中的药品只有中药酒、清凉油、橡皮膏,很多深受民众欢迎的港澳OTC药品,包括退热贴、止痒药膏、胃药、止咳水、消毒药等不属于正面清单名录。
蔡卫平说,目前,海淘的OTC药品在源头处缺乏监控管理,无法全程进行真伪溯源,无从得知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存在潜在危险性,有必要建立一套适用于跨境OTC药品零售的管理机制。
广州有跨境电商优势
蔡卫平表示,当前在政策等方面还有一些瓶颈。比如《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中的药品只有中药酒、清凉油、橡皮膏,而消费者赴港澳购买的退热贴、止痒药膏、胃药、止咳水、消毒药等不在正面清单名录内,港澳OTC药品无法通过跨境电商方式进入内地市场。
而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药品,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禁止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因此,药品进口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境外药品进口前需要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药品备案,对申报企业的资质和药品申报材料有较高要求,跨境电商进口药品企业申请难度较大,需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支持。
蔡卫平认为,广州跨境电商发展领跑全国,南沙正建设华南保税医药分拨中心,在“进口分拨”模式下,货物可先行申报进入南沙综合保税区,在保税存储状态下完成抽样检测,待确定买家后再按需求分批出区,缴税后进入内地市场。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费用,还节省了抽样检测的时间,有效提高了货物流转效率。去年12月,广州空港委与广州海关签署促进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其中将依托跨境电商枢纽空港,打造华南医药分拨中心。
“全球溯源体系为试点提供正品保障。”蔡卫平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在广州南沙建设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中心”。全球溯源体系在南沙自贸片区上线以来,成效显著,形成“好货走南沙”和 “放心消费”的新格局。
建议率先在广州开展试点
蔡卫平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关总署支持广州开展港澳OTC药品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将已取得内地的进口药品注册证的港澳OTC类药品以及港澳地区的卫生署取得注册的OTC药品(港澳地区的药品监督管理为第三类药物)纳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广东省、广州市将依托华南保税医药分拨中心,推出“一产业一策略”“一企业一方案”的监管、配套服务措施。
商务部支持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用好用足“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疗产品进口”的政策,按内地药企GSP仓储与运输条件操作,确保试点项目药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全运输过程符合GSP标准与要求。
他还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已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的港澳OTC类药品进口备案审批权限下放或授权至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