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澳新通道项目(下称“项目”)是广东南粤集团继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项目之后,由粤澳两地政府共同委托建设及管理的又一项粤澳重点合作项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013年11月初访澳期间,正式宣布该项目已获得中央批准同意建设。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关闸-拱北口岸西南侧约800米处,定位为独立开放的信息化电子口岸,设计日通关流量20万人次,以自助通关为主,仅供行人通行,不设车辆通道。项目建设跨越粤澳两地,占地面积约28,000m2。主要建设用地及建设内容位于澳门,少量设施架设于鸭涌河之上。
项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鸭涌河上修建约400米长的全封闭旅客过境专用通道,实现广珠城轨与澳门轻轨的便捷对接。二是综合治理鸭涌河,将其打造成为一河两岸的生态景观长廊。三是建设集出入境联检大楼、轻轨站、公交换乘站、的士站、停车场、公共房屋、社会设施、会展场地及配套设施和经济型酒店于一身的综合建筑群。
项目意义
粤澳新通道项目是将社会需求、政府要求和企业追求充分结合的的民生工程。
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实现广珠城际轨道与澳门轻轨的便捷对接,有效纾解关闸-拱北口岸通关人流压力,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有利于通过迁建新的批发市场,稳定输澳食品供应,平抑物价通胀;
有利于树立粤澳边境线全新的城市地标,推动粤澳、澳珠协同发展,促进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
项目尤其有利于澳门的可持续发展,将极大地改善澳门北区的城市环境,带动澳门北区的经济民生发展,促进澳门北区近22万(约占澳门人口总数的40%)居民共享粤澳合作的发展成果,推动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有利于“一国两制”的实践和发展。
建设模式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经粤澳双方多次协调,粤澳双方在2012年5月召开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签署了《粤澳新通道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粤澳两地政府同意项目的整体建设采用由澳方出资、粤方予以全力支持协助的合作模式进行,并共同委托广东南粤集团作为项目的建设及管理单位,负责协助两地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推进项目落实及建设管理工作。
领导关怀
项目自开展以来,得到了中央及粤澳两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期间,崔世安行政长官于2013年1月和7月期间亲自带队赴京拜访中央相关部委,推进项目实施。中央相关部委及广东省主要领导均曾带队赴项目现场调研,高度肯定项目意义,并要求加快推进落实。
项目进展
目前,经粤澳两地协商,中央批复同意,在粤澳新通道设置的新口岸将共用一个名称,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新通道口岸定位为仅供行人通行的电子自助专用口岸,实施全天24小时通关。
与此同时,粤澳新通道项目的首期工程——澳门新批发市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新通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完成。鸭涌河综合整治已完成初步方案,正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有关细节。项目整体建筑方案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强调粤澳融合的设计理念,目前正在明确创新型通关模式方案的基础上深化设计工作。
2013年11月,粤澳新通道获得中央批准同意建设
粤澳新通道项目效果示意图
2012年6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行视察项目现场。
2013年1月,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崔世安赴京拜访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
2012年2月14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副省长招玉芳一行视察项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