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大湾区 大未来 > 共话湾区发展 > CEPA先行先试及粤港澳服务贸易

东莞出台政策吸引港澳台青年来莞创业

日期:2016-08-23 来源:本网
        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东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一2020)》、与广东邮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事项。
  对于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梁维东指出,制定应急预案不是目的,而是要演练它、研究它、掌握它,通过预案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无缝衔接,使预案不仅做得好,也实施得好。
  梁维东强调,信息互通方面,要打破“信息孤岛”,科学推进授权,保证各部门的信息畅通、便捷、对称;宣传引导方面,要运用轻松、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通过漫画等表现形式,宣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进而提高应急处置认识水平。
  关键词1:校外托管
  设定“负面清单” 把住安全关口
  为规范本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对照原办法,新办法将机构名称由“学生接送站”修改为“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将校外托管机构的设立纳入民政局“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登记或备案管理;对校外托管机构的选址、场所、工作人员、安全保障义务等要求作出规范;明确“属地管理、属地负责”的管理体制。
  梁维东特别强调了学生校外托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他指出,校外托管工作的核心是安全。务必要抓住监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设定“负面清单”,给予明确指引,把住安全关口,确保建筑、消防、食品卫生“三个安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外托管
  新办法的发展方向是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自行设立、合作设立等方式设立上规模的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并逐步成为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主要力量。需求集中的区域,社区应当统一规划学生校外托管机构。
  设立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按以下程序办理:申请人到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申请办理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或到所属镇(街道、园区)社会事务局(办)申请办理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备案;取得法人登记或备案后,申请人分别到镇(街道、园区)消防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否则,不得开展经营活动。
  不能与危险品同在一栋建筑内
  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应当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不能与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同在一栋建筑内,并确保与危险化学品保持法定的安全距离,严禁设置在污染区和危险区。
  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在登记、备案时弄虚作假,或违反食品安全、房屋安全或消防管理规定的,由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根据相关部门的处理意见,予以整改或撤销。学生校外托管机构违反消防、建筑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由公安消防部门、住建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关键词2:创业
  吸引更多港澳台青年来莞创业
  为吸引更多港澳台青年来莞创业,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来莞创业的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数量达到300人以上,全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达到10个以上以及举办一批活动。
  梁维东指出,要站在湾区经济的战略高度,系统思考“如何利用好香港资源”这一重要课题,务实答好“引什么”、“怎么引”、“引到哪”问题,找准引发点,打造有别于他地的一条特别渠道,建好环境、政策、空间叠加于一体的核心平台,使东莞成为香港人到广东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达300人以上
  充分发挥我市毗邻港澳台的区域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瞄准港澳台青年创业联盟、科技园区、高校院所等进行招才引智,引进一批具有创业激情和专业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到2020年,来莞创业的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数量达到300人以上。
  平台:示范基地达到10个以上
  率先选取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立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优示范基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形成集聚效应。到2020年,全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达到10个以上。
  活动:举办一批活动活跃氛围
  定期赴港澳台组织宣讲交流活动,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国际创客嘉年华等大型竞赛和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并通过活动吸引和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提供融资对接,活跃我市创新创业的整体氛围。
        关键词3:邮政
  构建“莞货全国行”线上线下平台
  为加强我市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邮政”)的合作,完善东莞物流基础配套,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提高东莞民生服务能力,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以共同推进跨境电商孵化器基地建设、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建设、跨境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邮政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普惠金融等为服务载体,不断完善邮政民生服务功能,构建政府肯定、业界公认、公众认可的覆盖面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民生服务平台。
  合作1:建设电商物流板块
  构建“莞货全球行”跨境电商体系。广东邮政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计划投资建设二级邮件处理中心局为契机,与我市共同打造东莞邮政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和中国邮政跨境电商华南基地。以构建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为契机,打造中国邮政华南铁路邮件枢纽。
  合作2:构建“莞货全国行”线上线下平台
  广东邮政以实施农村电商战略为契机,推进莞货全国行,并配合我市近年大力推进的“莞货网上行”和拓展内销市场战略。我市组织东莞消费品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线上进驻邮乐网和邮掌柜平台,线下与内地对接开展批销业务。
  合作内容3:民生服务板块
  积极打造“一体化民生服务平台”,将邮政民生综合服务平台纳入东莞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广东邮政将争取银监部门优先在东莞邮政投放金融牌照资源,与邮政储蓄银行携手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等的信贷支持,并尝试开展小额保险业务,探索保险业服务外来务工群体的新模式。
  议题点击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干部培训考核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我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其中,我市将重点做好“三规合一”铺垫工作,基本完善红线制度,探索生态文明市场化机制建设,初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干部培训考核机制,参加培训干部比例达到35%以上。
  重点推进石马河、茅洲河等流域治理工程,争取2016年完成一批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为2017年全面竣工运行打好基础。推进一批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项目、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的建设。争取2016年底我市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到30%、提倡绿色消费和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创新,使生态文化与传统文化初步融合。
  370个项目获市文化精品奖
  会议审定了2015年度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评审结果,共有370个项目获得扶持资金。据悉,2011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文化名城战略,市名城办每年组织一次专项资金申报评审工作。连续几年的评审扶持,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精品创作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梁维东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化精品的带动效应,将文化精品成果转化好、运用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的成果、文化的进步。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我市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补齐基层文体平台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引导和规范基层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委港澳工作办公室
(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0485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