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八骏
在第六届立法会选举产生后,有两种观点希望特区政府和建制派尽量缓和香港政治矛盾:其一,须观察反对派议员、尤其属于「本土派」新晋议员的言行,不能先入为见地断定这些人必定采取反对立场;其二,「港独」只是香港一些青年人不满现实的发泄,不可能成气候,言下之意是,不必大张旗鼓地遏止「港独」。
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不乏具一定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或公众人士,他们的动机也许不坏,但是,10月12日第六届立法会第一次大会的情景,实在是令他们失望。
梁颂恒游蕙祯辱华播「独」
10月12日,第六届立法会第一次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全体当选议员宣誓就职。多达15名反对派议员在宣誓过程中添加语言内容或行为动作。其中3名属于「本土派」的议员─姚松炎、梁颂恒和游蕙祯,在誓词中增加内容或改变内容,梁颂恒和游蕙祯特别恶劣,不仅展示「HongKongisnotChina」的旗帜,而且称「中国」为「支那」。
立法会秘书长允许其中12名议员过关,姚松炎、梁颂恒和游蕙祯都被要求做二次宣誓,但是仍不得不裁定「无效」。游蕙祯在二次宣誓时,甚至将「People'sRepublicofChina」读成粗口。
梁颂恒事后狡辩称,「HongKongisnotChina」只是事实陈述,正如「苹果唔系橙」;把「China」读作「支那」是口音问题,而「支那」一词有很多含义,不觉得是侮辱。这是拙劣的诡辩。苹果、橙是水果的两个不同品种,而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两种关系岂能相提并论!「支那」一词早因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史实而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灵,以梁颂恒平时发音来看,区别「China」和「支那」没有困难,他和游蕙祯是故意而为,尤其后者竟然在誓词中加插英文粗口。
不能不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对派议员人数如此之多地不遵守宣誓程序,其中若干人如此嚣张地利用宣誓侮辱国家和全体华人,既是反对派在破坏「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歧路上越走越远的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同特区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不够有力分不开。
试问:假如在第五届立法会第一次大会举行议员宣誓仪式时,就严格把关,不容忍任何违反既定程序和改变既定誓词的现象,那么,第六届立法会议员宣誓还会有多达15名反对派议员故意挑衅吗?假如在第六届立法会候选人提名阶段有关当局严格把关,那么,若干「漏网之鱼」可能在宣誓仪式中胡作非为吗?香港政治又一次以事实证明:委曲无法求全,姑息只能养奸。
对待新一届立法会反对派议员制造的「宣誓风波」,传统「泛民主派」与「本土派」站在一起不令人诧异。值得关注的是,建制派出现不同反应:一是要求立即取消在第一次大会上被裁定宣誓无效的议员的资格;一是主张根据他们在10月19日第二次大会上再度宣誓的表现来决定是否允许保留他们议员资格。
其实,要求立法会议员严格遵守宣誓程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加添在誓词和宣誓仪式中的言和行,完全可以留待其他场合发表,而对宣誓表示敬畏。敬畏宣誓,是做立法会议员的应有之义,利用来表达政治立场和观点,是有关人士对其政治职业选择的自侮,也展示他们政治水平低下。
在政治上,尽可能缩小打击面是一种可以理解也广为使用的政治策略。但是,政治策略不能干扰政治原则,此其一;政治策略更不能取代政治原则,此其二。这两点也是普遍认同的政治准则。
政治法律底线必须坚守
不能不指出,在阻止「本土自决派」和「港独派」参选第六届立法会时,有关当局的政治策略不无干扰政治原则之嫌,既表现在「确认书」未被发挥实际成效,也表现在审核「本土激进分子」参选资格时存在着「双重标准」。这一点,在香港法院审理被取消资格者提请的司法复核时会被揭露。
同时,香港社会依然流行香港居民人权高于中国国家主权的错误观念,追求「本土自决」和「港独」被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来掩护,以致不少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或公众人士主张向反对派「求和」而不惜移动「一国两制」的法律底线和政治底线,不啻以政治策略代替政治原则。
基于政治现实,主张尽可能缩小对于反对派的打击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本土自决」和「港独」取代「真普选」成为引领反对派阵营的政治旗帜,「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到了必须坚守法律底线和政治底线的关口。坚守「一国两制」法律底线和政治底线必须寸步不让,需要特区政府和建制派勇于担当。
中央高度关注香港政治形势,并为维护「一国两制」垂范。然而,不能不批评一种显然矛盾的现象:对于反对派挑战、干扰和破坏既定程序的言行,有人采取容忍的态度;对于爱国爱港力量打击「本土分离势力」的提议,有人却以不符既定程序为由否定。「既定程序」成了曲意逢迎的弹簧!